日前,第五届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论坛在广州举行。
因为供电所的常规工作人员一般只需要抄抄电表就好,而自从户用光伏快速发展起来后,前来问询、备案以及并网调试的事情便多了很多。然后经销商又苦中作乐的分析了一下:本镇经销商目前只有两家,他由于进入市场较迟,所以开发的客户也较少,这次出问题的只有16户,而另外一个经销商出问题的户数则达到了120多户。
农户的回答是这样的: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说了,户用光伏不好,不赚钱后来经销商因为工作的关系和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厮混熟了后,才了解到为什么有时候工作人员会对光伏是一种抵触的态度。事情发生后必定面临着赔偿问题,用户是不会因为谁的失误而自己买单的,而这140余户用光伏一个季度的发电量损失大约在15万元左右。后来通过添加微信以及电话沟通,小编对此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了解。在谈及用户对发电量异常的看法时,经销商表示逆变器方面都有手机上的APP,用户是直接通过APP来查看发电量的,而逆变器的发电量数据显示则是正常的。根据经销商的表述,户用光伏系统在并网一个月后,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应该是要过来进行复查的,然而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收尾工作。
通过上文便可知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对光伏的陌生程度,说完这个事情后,经销商则又讲了另外一件事情经销商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跟我诉诉苦,说一说他在一线跑手续、并网调试、以及户用光伏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果按照融资方式分也有多种多样的模式,按安装方式划分有农光互补、鱼光互补等各种互补系统,按经营方式划分,既可以是独立经营,也可以合作经营,又可以委托经营,总之,各种各样的发展模式组合不胜枚举。
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应该认真考虑智慧电网、电动汽车、储能技术与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因为它们都是以电力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支撑的新型产业,他们的成功就是对化石能源的彻底颠覆,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有诱惑力的,当然,对准备新进入的投资者,还是那句老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相信会有更多的发展模式涌现出来。《中国企业家》:现在,这个行业非常热,无数企业一头扎进去,对于目前行业的火爆,你有哪些理性的意见建议?李俊峰:光伏发电已经从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充分竞争且技术更新极快的行业,有赢家通吃的可能性,每一个企业既要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又要有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责任感,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所以我说要用工匠精神发展光伏项目,质量要上去,品味也要跟上时代潮流,美丽中国的光伏项目也必须是美的。
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占用了我国非常稀缺的环境容量,因此这些地区应该承担更多的发展转型、能源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责任,同时,发达地区经济承受能力强,有条件消纳更多的清洁能源。它的商业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由用户自己开发,也可以通过EPC的方式委托开发,既可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也可以隔壁售电。
此外,还可以考虑把我们自己在国际上常用的一个基本原则用到国内来,那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中国企业家》: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潜力有多大?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李俊峰:分布式光伏发电潜力大到难以置信,一般来说至少有20亿千瓦的发展空间,最大潜力是各种各样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按我国有3亿个家庭有独立的住房考虑,每户安装5个千瓦,全国就是15亿千瓦,再加上几万所学校、旅馆、酒店的屋顶,以及几十亿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及仓储屋顶等,都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理想场地。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的繁荣是中国能源消费领域的一道奇景。仅2017年上半年,居民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长在所有能源形式中一骑绝尘,增长700%。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产业注定问题和蓬勃共存。未来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千瓦光伏项目,其发电占比可能达1/4,或更高,没有严格质量标准是无法支撑这样庞大的行业健康发展的。《中国企业家》:国家相关政策方面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李俊峰:国家需要完善的政策是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与补贴发放制度,前者既需要依据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适时增加征收额度,并需要足额征收,后者要做到及时发放,也要简化发放程序。一《中国企业家》: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越来越火爆,老百姓和电力公司的接受度也在提高,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商业模式,你认为有哪几种?李俊峰:分布式是光伏发电最适合的一种技术,这是由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独有特性所决定的。
总之国家能源转型和环境质量改善,会给光伏发电等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为什么把平稳过渡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社会上有很多的不同声音,比如去年光伏装机新增超过5000万千瓦,有人说发展太快了,其实,光伏发电装机五个千瓦的发电量和一个千瓦的煤电差不多,去年煤电装机在各方面的努力控制下,总算没有超过5000万千瓦,其新增的发电能力超过2000亿千瓦时,是光伏发电30年发展累计形成的发电能力的两倍多,不仅挤占化石能源的发展空间,也加剧了煤电内部的竞争压力。
《中国企业家》:光伏发电补贴拖欠曾经一度很严重,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补贴是否存在拖欠问题?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不是财政补贴,而是通过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实现的,造成拖欠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懒政的结果,目前的附加额度是2013年确定的,当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不到1亿千瓦,发电量不到2000亿千瓦时,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3亿千瓦,发电量超过6000亿千瓦时,征收额度没有增加,又加之应收未收问题也很突出,从而造成了补贴拖欠国家能源局之所以一改2016年的扶持态度,转而限制工商业分布式的发展,与分布式在2017年发展过热有关。
此外,除了户用项目外,需要国家补贴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均需纳入规模管理。直到十年后,这个光伏电站才会归户主所有。但银行有比较严格的流程,这些流程一般用户并不了解。正规军入场对于光伏贷,刘丁涛非常谨慎。一位央企大型电站从业人员说。2017年6月13日,该公司旗下的中民新光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新光)正式推出新能源全产业链交互服务平台中民智荟平台。
配电箱的作用在于,当电网停电时,电站会通过它自动断开与电网的连接。户用项目可选择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部自发自用三种模式。
按理说,没有装配电箱,供电局是不会让并网的,因为这是标配。在中民投之前,晶科光伏于2016年联合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义乌市分行推出全额贷产品,重点支持农户及小微企业主建造光伏发电站。
这意味着分布式不限指标了,没有规模限制。在全国,类似的光伏贷骗局数不胜数,最终受损的都是贷款用户。
事实上,十天前,因能发布了全国首个家用光伏巡检报告。2014年,英利旗下因能的营收仅为1000万,去年接近2亿元,同比翻了3倍。但实际上安装商未掏一分钱,因为按揭是从发电收益中扣除,而多余的发电收益仍归安装商所有。禹城只是一个县级市,就有这么多,可见门槛有多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简直跟洪水猛兽一样。
中民智荟采取的便是统贷统还的模式。他们中有的代理某个或多个户用品牌,有的则干脆自己拼装。
于大鹏说,哪一天品牌电脑更便宜了,组装的才会没市场。刘冬生满不在乎地说。
他丝毫没有下屋顶的意思,来年的财路,还得靠着这些屋顶。对供应商而言,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与既有的分销渠道也不冲突,无需向平台支付任何费用。
为此,欧阳家淦搭建了一个30多人的互联网研发团队,开发出了一款自营、加盟、和第三方共存的晶太阳运维平台。中国光伏电站市场始于2009年。当时,李振国当着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面,直接宣布分布式光伏已经进入3.0时代。汉能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光伏公司,但由于涉嫌操纵市场,2015年该公司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遭受香港证监会调查。
由于前期投资大,市场玩家大多以央企为主,部分实力雄厚的民企亦参与其中。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一些大公司也开始尝试光伏贷。
他们先是与当地银行签订担保协议,缴纳一定比例的质押金。据《中国企业家》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的户用系统品牌超过40家。
在他看来,这些新进入者,目的很简单,就是赚快钱,他们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前,甚至连光伏是什么都不了解。电送不出来,并不了网,补贴不到位,很多硬伤开始出现。